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s
阅读量:4041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24

本文共 787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号称GAN的鼻祖?没怎么细看, 主要说下公式(1)和图1

  1. 公式(1)

p d a t a p_{data} pdata是原始数据的概率密度, p z p_z pz z z z数据的分布密度, z z z数据通过生成网络 G G G变成x, 通过网络 G G G,z的分布 p z p_z pz可以变成x的分布 p g ( x ) p_{g}(x) pg(x), p g ( x ) p_{g}(x) pg(x)是生成数据的分布密度.

先来看 D ( x ) D(x) D(x), x x x越接近原数据它的值越大越接近1, 所以里面一层max, 可以这么理解, 如果x为原始数据的概率 p d a t a ( x ) p_{data}(x) pdata(x)越大, 那么 D(x)也就越大, 也就是公式的第一部分, 如果生成的话,那么 D ( G ( z ) ) D(G(z)) D(G(z))就应该越小, 相反 1 − D ( G ( z ) ) 1-D(G(z)) 1D(G(z))也就越大. 加个log目标函数仍然没变.我猜主要是为了加快收敛(指数收敛)

然后 G G G的目的, 就是产生以假乱真的数据, 让 D D D分辨不出来, 这样(1-D(G(z)))就会越接近0, 这就是为什么外面一层用min

  1. 图1

下面一根线代表z域, 上面一根线代表x域, 黑点代表原有数据集的概率分布 p d a t a ( x ) p_{data}(x) pdata(x), 绿细线代表生成数据集的概率分布 p g ( x ) = G ( p z ( z ) ) p_{g}(x)=G(p_z(z)) pg(x)=G(pz(z)), 蓝色虚线代表识别网络判断为原有数据集的概率 D ( p d a t a ( x ) ) D(p_{data}(x)) D(pdata(x)).

转载地址:http://vaxdi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gstreamer相关工具集合
查看>>
RS232 四入四出模块控制代码
查看>>
gstreamer插件之 videotestsrc
查看>>
autoupdate script
查看>>
linux 驱动开发 头文件
查看>>
/etc/resolv.conf
查看>>
container_of()传入结构体中的成员,返回该结构体的首地址
查看>>
linux sfdisk partition
查看>>
ipconfig,ifconfig,iwconfig
查看>>
opensuse12.2 PL2303 minicom
查看>>
网络视频服务器移植
查看>>
Encoding Schemes
查看>>
移植QT
查看>>
如此调用
查看>>
计算机的发展史
查看>>
带WiringPi库的交叉编译如何处理一
查看>>
带WiringPi库的交叉笔译如何处理二之软链接概念
查看>>
Spring事务的七种传播行为
查看>>
ES写入找不到主节点问题排查
查看>>
Java8 HashMap集合解析
查看>>